第(1/3)页 装逼在我们的生活中已形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社交文化,大意为虚伪或死要面子,兼有吹牛之嫌,这个词本身并无多少恶意,反而带有调侃的感觉.其实装逼的历史自人类文明的产生以来就有,在历史的长河里形成了独特的风景线,形成了一种文化. 三国的刘备就是装的比较成功的人物之一,长坂坡赵云浴血奋战将他的儿子阿斗交到他手上,他的心情不可谓不激动吧?但就是和亲生骨肉劫后逢生的时候都没忘装一下逼:“玄德掷斗于地!”泣曰:“为汝竖子,险失吾一员虎将。(武动乾坤 http://www.saesky.net/ )我 看_书斋”众人慌忙苦劝皆呼:“主公不可。”云拜伏于地,感激泠涕。以亲生儿子做工具,明知别人不可能让他摔死阿斗,换来众人死心塌地的忠心,这是什么境界? 另一个装逼的翘首当属宋代的及时雨宋江了,他可以说装逼成瘾,无时无刻都在装,若说装逼是一种内功的话,那他的修炼方法类似于杨过在古墓派睡过的寒玉床,杨过为了抵抗寒冷,本能的用内力保护身体,久之形成了独特的功法,在睡觉时也不停止运用内力,自然事倍功半功力突飞猛进了。纵观宋江,人丑肤黑,武功也差属于文不成武不就的半调子,可他怎么就能坐上第一把交椅呢?原因无他---就是装逼。就拿招安一事来说吧,宋装逼见了朝廷的官员纳头便拜,臀部举的老高,极其阿谀谄媚,为了招安完全不顾兄弟林冲的血海深仇,不仅放了高俅还满面堆笑:“让太尉受惊,宋江死罪。”另一方面在众兄弟跟前极力表白自己是为了给大家寻个出路,绝非为自己,到动情处潸然泪下,仿佛大有"红烛自怜无好计,替人垂泪到天明"之嫌,我每每看到此处都禁不住拍案赞曰:“好个装逼犯!” 在现实生活的今天,在众多的装逼犯努力下,粹炼了自古以来装逼的精华,使得装逼文化得以发扬光大,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。 王国维先生认为治学有三重境界:“‘昨夜西风凋碧树。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’。此第一境也。‘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’此第二境也。‘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’。此第三境也。” 炼文认为,套用王国维先生的治学论,装逼也有如此的这三层境界。 装逼的第一层境界:“昨夜西风凋碧树。我看_书斋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。” 这词句出晏殊的《蝶恋花》,原意是说,“我”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,西风黄叶,山阔水长,案书何达?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,做学问成大事业者,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,登高望远,瞰察路径,明确目标与方向,了解事物的概貌。这自然是借题发挥,以小见大。 炼文则把它用来理解为:“那些想装逼,但又没有装逼资本的人,那就只有低调地观察四周,全面地明确了解现今装逼界的流行时尚,从中积累经验,为日后的装逼大业慢慢成长的一个阶段。 装逼的第二境界: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” 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《蝶恋花》最后两句词,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。若把“伊”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,亦无不可。王国维则别有用心,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、大学问者,不是轻而易举,随便可得的,必须坚定不移,经过一番辛勤劳动,废寝忘食,孜孜以求,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。这当然又是王国维的高明之处。 装逼犯们到了这层境界,“雏鸟”羽翼渐丰,铁喙坚硬,已进化成“鹰隼”级别了。他们跟四周围的人都混得很“脸熟”了,静时也还如处子,“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”、“恰同学少年,风华正茂”,“粪土当年万户侯”的模样;动时则如脱兔,呀、哈、去、吗、切、吓招式齐出,胡搅乱打,三峡决堤,水漫金山,一副“如欲平治天下,当今之世,舍我其谁也”的架势。 装逼第三境界: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!” 原句是引用南宋辛弃疾《青玉案》词中的最后四句。梁启超称此词“自怜幽独,伤心人别有怀抱”。这是借词喻事,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。王国维已先自表明,“吾人可以无劳纠葛”。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“境界”之第三,即最终最高境界。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,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,做学问、成大事业者,要达到第三境界,必须有专注的精神,反复追寻、研究,下足功夫,自然会豁然贯通,有所发现,有所发明,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。能引伸这个方面来,王国维的高明自为必说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