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山下平大佐率先感觉到了不妙,他的左翼、右翼都有溃兵,伪军更是一溃不可收拾。 还夹杂着鬼子的步兵分队,纷纷从战线上撤了下来。 伤亡很大,损伤很大。 一波交锋,打光了三个步兵中队,接下来刺刀对拼上,也吃了大亏。 这群人非常熟悉鬼子的刺刀路数,针对性的做出了调整。 往往采用二对一或者三对一的方式,一个对着鬼子的下三路,一个对着鬼子的胸口要害。 配合默契,轻松的干掉鬼子。 再加上弟兄们的伙食并不差,张岚清连续发了几波大财,在吃穿用度上,并未亏待了士兵。 在营养跟得上的情况下,体格上是有优势的,对付敦厚的小矮子,天生就有优势。 连打带踹,连踹带刺。 同样是拿着三八大盖或者加长刺刀的中正式,拼刺刀上占到了优势。 鬼子非常喜欢拼杀刺刀,但这一次吃了大亏。 本应该迅速撤退,拉开距离交战。却上赶着要跟第五路军拼杀,想通过白刃战逆转颓势。 结果颓势没有逆转,反倒是葬送了更多是。 血流山野,尸放寒山。 跟死狗一样,被刺刀挑翻了肚皮。 更有甚者,被刺杀到奄奄一息,直接用刀尖划伤他们的眼睛。 留下一群奄奄一息的瞎子,伤不致死,却比死了还难受。 又或者打断他们的腿骨,折断手脚,留下一堆残废。 最直接的还是用机枪扫射,一个不留的全部杀掉。 张岚清时刻盯着局势,从一开始的小优势,到现在已经占据了绝对的胜势。 两个师的兵力完成了合围,将骑兵第四旅团跟35师团步兵联队围堵在淮北西部。 重兵包围,层层缩减包围圈。 大批的伪军投降,根本没有作战的欲望跟想法。 当然,也有部分伪军,突然硬气了,从包围薄弱的地方突围。 “孙一虎,带留守的步兵团上去,补充薄弱地带兵力,包围圈内的所有兵力,这一次要一口吃下去。” 包围圈内,日军保守估计五千余人,伪军至少也有三个团,尚有三千多人。 调集火力,将迫击炮、重机枪全部拉到战线,进行正式的围剿围杀。 兵力调动,孙一虎带着预备部队迅速赶到战线的薄弱地点,封堵缺口。 枪炮声不断,鬼子察觉到不对劲,开始有序的进行突围突破。 第(1/3)页